靈感哪裡來?讓AI幫你快速蒐集熱門話題
內容為王的今天,不論自媒體經營、文案寫作,還是品牌行銷,想主題找方向就是每天的課題,寫什麼有流量?這樣寫有話題嗎?鐵粉是粉,黑粉也是粉,通通都是每天想破頭的事,這些都不是憑空出現,靠的就是你的日常觀察跟蒐集。
依靠新聞、論壇、社群討論都還能用,也沒過時,但更有效率AI可以開拓你的想法與視野,快速提供熱門話題,藉由資料整合梳理後,寫出更有深度與共鳴的內容。
謬思女神靠自己
相信常聽過寫稿的人說,沒靈感寫不出來,老闆主管還是業主沒人有時間等你慢慢寫,尤其商業文案,不快人一步,商機就沒了!因此,靈感需要的是大量觀察與資料吸收後的想法,文案與創作者需要的是資料庫。單憑靈感下筆寫,不只很快遇到瓶頸,更快的是老闆叫你滾。
因此,專業寫作者靠著就是善用工具與方法,蒐集、篩選、產出。AI所擔任的就是蒐集與篩選。
熱門話題彙整分析
在最短時間內整理出各種熱門討論、新聞趨勢、Google熱搜,一秒理解大眾喜歡什麼。如:台灣2025夏季飲食趨勢,AI就可提供網路常見的討論,EX.「低碳」、「機能飲食」、「創新冰品」,遠比自己搜尋來得省時。
透過長尾關鍵字增加搜尋
除SEO外,還有長尾關鍵字可以擴大搜尋範圍,透過更精準的搜尋,增加更多可參考的資料。因為長尾關鍵字更容易排名,也更貼近使用者的搜尋習慣。而AI可提供協助生成語詞:
- 「夏天最受歡迎的無糖飲品推薦」
- 「學生族夏天最想吃什麼」、「2025夏季辦公室團購排名」
整合跨領域資料
搜尋字串不會只有一個,也不是只有一個產業,你要了解的可能是上下游產業、競爭對手、甚至是非相關產業但有類似服務或產品等,靈感取才經常來自各種領域的交集。AI能夠快速整合不同產業的資料,
例如:
- 健康趨勢+餐飲業 → 低GI甜點
- 科技新聞+教育 → AI學習平台的興起
從話題到內容的產出流程
當你把AI提供資料,轉化為可以使用的內容,我的流程如下:
一、篩選與判斷
AI提供的話題只是資料,針對資料須判斷是否符合要求(當下所產製的內容為主):
- 品牌調性
- 受眾關注度
- 長期價值(是否能延伸為系列內容)
二、提供專業視角
透過你的經驗與觀察理解後,撰寫與解釋。
例如:搜尋話題為低糖飲料是趨勢,你就必須要知道,趨勢有無案例?以及受重市場是誰?
如:台灣品牌黑松、波蜜如何推出低糖系列來說明
三、一稿多用善用平台露出
相同的產出內容,針對不同平台即可衍生出各種形式,讓效益最大化。
- 部落格文章:深入分析,利於 SEO
- 社群貼文:精簡摘要,圖文並茂
- 短影音腳本:抓住感官與情境
你的專業依然不可取代
這句標題我也經常問自己,甚至問過AI,以後靠AI就好,快又方便,但答案是否定的,因為人性與感情,記憶與生命的連結,這些是目前AI無法取代,未來我不知道,或許有一天可能吧。
AI是工具也是媒介,它可以快速分析,幫你釐清困惑的地方,替你找出思想盲點,甚至是寫不出來,還可以提供你滿滿的情緒價值,你可以抱怨又不用擔心被同事白眼,甚至還可以當作樹洞罵老闆(扯遠了),總之人類的判斷力、表達力、與策略性是AI難以取代的部分。
AI就是靈感加速器
如前面所寫,靈感來自於蒐集、分析,透過專業產出。AI可以快速找到話題,省去無謂搜尋的時間,最終靠的是人類的判斷與文字駕馭力。對我而言,它是一個工具,讓我更省力且有效率的助理,更快速去理解我不懂的產業、領域、艱澀的專業文章,告訴我最效的學習方法。
推薦閱讀:
你還會想看:
留言
張貼留言